上市以来发10次盈利警告!昔日“减肥茶大王”丰
转型做减肥药仍难保业绩
产品质量备受质疑,加上政策、新晋竞争者等多重因素的冲击,依靠单一茶品的碧生源进入了寒冬。
事实上,在2021年,碧生源就意识到单一品类过度依赖的危害,企图自救。一方面,碧生源引入了汇源果汁作为第二大股东,双方在原料基地种植、采购及渠道建设上进行合作,布局上下游纵向集成。另一方面,碧生源试图通过多元化布局产业,推出草本茶、奶茶、茗茶等其他产品。
然而,碧生源的野心并不止于此。2021年,碧生源收购了中山万汉,正式切入了减肥药领域。当年,中山万汉研发生产的奥利司他是国内唯一适用于治疗肥胖症的OTC药品,获得美国FDA、欧盟EMA、中国CFDA均批准的可供选择治疗肥胖的OTC药品。
随着大健康产业的红火,碧生源也从产品端、营销端等进行转型和升级。在2021年中报中,碧生源提到,2021上半年,其在电商平台推出了碧生源牌高纤代餐饼干、维生素E软胶囊、维生素C片及维生素C咀嚼片等新产品。羊城晚报记者梳理该品牌电商平台中的产品发现,店铺内一共有88种产品,其中销量排在前三的分别是碧生源纤纤茶、碧生源白芸豆压片糖果以及碧生源红豆薏米水果茶。
2021年以来,碧生源向减肥药、大健康延伸产品等其他领域的延伸也带来了不错的收获,在收入大幅上涨的同时减肥药也成为了碧生源业绩的“顶梁柱”,2021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比重为42.5%,已稳步超过传统的减肥保健茶。
截至目前,碧生源囊括了肠道健康、美味代餐以及其他健康品类的产品,包括了酵素、益生菌、维生素、代餐奶昔和滴眼液等等,形成了“OTC药品+保健食品+普通食品+医疗器械”的布局。
然而,碧生源的多元化仍然站在重营销、轻研发的基调上,转型多年以来碧生源的营销费用仍然高企。在本次的公告中可看出,碧生源营销的失败仍是本次亏损的重要因素。公告指出,本次亏损重要因为:经销商库存管理措施的变化,导致公司自2021年12月起向该经销商的发货减少从而导致销售金额减少;公司在2021年度“双十一”“双十二”购物节的销售业绩未能达到预期销售金额;所持朝聚眼科的股票公允价值亏损;营销力量的重新布局对集团阶段性收入的影响比预期大所致。
“目前减肥行业存在过度营销,重广告轻研发的问题,很难摆脱这个循环。”庄宏东指出,减肥产业的许多产品本身很多就是基于营销概念而打造的,但因为这些产品不是真正的减肥药品,重点还是要针对减肥的痛点和不同人群尝试多元化的产品组合。
“以前碧生源产品的销售更多是广告营销的驱动,并不是本身产品品质或者产品升级及创新带来的增长。碧生源要想东山再起,必须在产品品质、产品升级上做好文章。”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表示,公司还是要把握好产品的品质、品牌形象和新产品的研发推广,归根到底还是产品要满足对应人群的核心需求。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
责编 | 戚耀琪